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2025年6月20日,由国家轻工业照明电器信息中心主办、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承办的“2025首届照明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与发展论坛”在杭州成功举办。

本届论坛聚焦“绿色低碳、数字智能与可持续发展”主题,国际照明委员会(CEI)副主席、同济大学教授郝洛西,中国节能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辛升等学者、专家做了专业而深刻的学术报告,近百名照明及相关产业链专业人士现场参加了会议,2500+业内同仁通过同步直播观看了论坛。

论坛得到了中国照明电器协会、中国照明学会、浙江省照明电器协会、北京照明学会、广东省照明学会、湖北省照明学会、深圳市照明与显示工程行业协会等机构的支持。

论坛由北京电光源研究所有限公司经理、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主任刘倩主持。

 ▲北京电光源研究所有限公司经理、

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主任刘倩

 

刘倩主任表示,在“双碳”目标与“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的双重驱动下,照明产业已从传统光源制造转向“光+健康+智能+低碳”的复合生态结构。以“绿色低碳、数字智能、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25首届照明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与发展论坛,汇聚照明领域的智慧力量,旨在探索行业在低碳转型、智能赋能、健康照明等前沿议题,碰撞思想、共谋未来。

北京一轻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昊,国家发改委原气候司巡视员谢极,中国照明电器协会顾问、全国照明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王旭华,中国照明学会驻会副理事长高飞为论坛做了开幕致辞。

 ▲北京一轻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昊

 ▲国家发改委原气候司巡视员谢极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顾问、

全国照明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王旭华

▲中国照明学会驻会副理事长高飞

 

作为论坛主办、承办单位的上级领导,宋昊副总经理在致辞讲话中指出,北京一轻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首都市属的重点产业集团,始终将创新驱动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一轻控股积极布局双碳产业,成立了一轻轻工双碳产业研究院,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优化,推动一轻控股所属的照明技术、集成电路产业、新材料研发等领域,与数字化平台深度融合,大力打造新质生产力,践行双碳大战略。

 

当前,全球照明产业正处于传统照明向智慧照明迭代、跃迁的关键阶段。随着LED技术与新型材料技术协同创新,光效提升实现了新的突破,物联网AI技术的深度融合,拓展出动态调光、健康光环境等多元化的应用场景。这些技术创新与场景拓展,正成为新质生产力驱动照明产业向新阶段进军的生动注脚。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作为一轻双碳研究院的重要载体,立足照明行业的转型需求,正全力推进双碳技术创新与服务平台的建设,努力构建技术引领、场景驱动、绿色赋能的照明产业新生态,践行国企绿色转型的责任。

 

展望未来,期待与各方携手,以技术创新为引擎,深化智能控制、新材料应用等领域的联合攻关,推动照明系统从“单点节能”向“全生命周期碳管理”的升级。以生态为纽带,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让技术成果更快地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本次论坛,共邀请了14位学者、专家及企业家,用他们的国际视角、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丰富的技术应用转化经验,深入浅出地探讨了照明行业的“政策与产业”“绿色与低碳”“数智与健康”三大专题。

 

在政策与产业环节:

中国节能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辛升做了题为《当前节能形势及重点节能技术发展趋势》的报告,为照明行业划出了三条升级路径——技术锚点(智能系统替代单灯)、政策借力(税收优惠降本)、生态位重塑(从产品商转向能源服务商),助力照明行业在“双碳”约束下抢占绿色竞争制高点。

  ▲中国节能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辛升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副主席、同济大学郝洛西教授的报告题为《光与人因健康》。郝洛西教授通过自己的教学与科研的声光互动教学案例、声光联觉医学研究项目等最新案例,诠释了光的疗愈效应,论证了光与人因健康的关系。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副主席、同济大学郝洛西教授 

 

广东光亚照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首席研究员温其东分享的报告题为《照明行业如何面对全球化重构大变局》。报告从照明行业现状、面临挑战、发展机遇等多维度切入,深入剖析在全球化浪潮剧烈波动中,照明行业该如何破局与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为推动照明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广东光亚照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首席研究员温其东 

 

在绿色与低碳环节:

北京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服务中心副主任、远东绿色经济研究院首席专家饶淑玲在《国内外碳市场的现状与趋势》报告中,通过系统解析碳市场机制原理、国际实践与中国进展,提醒照明行业需挖掘节能技术,开发CCER项目的潜力,以应对供应链碳成本传导与国际碳壁垒风险。

  ▲北京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服务中心副主任、

远东绿色经济研究院首席专家饶淑玲

 

北京京能科技有限公司长三角分公司副总经理王正兴用题目为《绿色照明与综合能源》的报告,探讨了照明与光伏、储能、氢能的协同应用,并展示了可复制的多能互补方案。

  ▲北京京能科技有限公司长三角分公司副总经理王正兴 

 

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北京)项目工程师曾乔迪的报告题目为《照明产品碳足迹研究》。通过介绍照明产品碳足迹研究的背景、标准建设以及痛点与突破,阐述了碳足迹如何赋能照明新质生产力。

  ▲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北京)项目工程师

曾乔迪

 

在数智与健康融合专题环节:

8位专家、企业家系统地展现了照明技术赋能人类健康与城市进化的创新脉络。

 

昕诺飞(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设计总经理姚梦明聚焦《从碳中和到净零排放:创新赋能照明新质生产力》。

  ▲昕诺飞(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设计总经理姚梦明 

 

江苏英索纳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夏探索了《以光为介:生物节律照明系统在老年医学中的破局实践》。

  ▲江苏英索纳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夏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刘文科解析了《设施园艺植物照明技术装备研究新方向》。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刘文科 

 

南昌实验室产业基地总经理/南昌大学设计研究院照明分院院长陈忠良展示了《基于金黄光LED无粉照明技术的户外安全生态照明解决方案》。

  ▲南昌实验室产业基地总经理、

南昌大学设计研究院照明分院院长陈忠良 

 

杭州华普永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凯介绍了《技术领先赋能韧性城市,储能路灯搭建城市照明安全应急体系》。

  ▲杭州华普永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凯 

 

立达信中国品牌事业部总经理杨小燕诠释了《光是一种生活方式》。

  ▲立达信中国品牌事业部总经理杨小燕

 

上海易永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奇探讨了《半导体照明技术的挑战与创新》。

  ▲上海易永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奇

 

深圳指数科技有限公司CTO(技术总监)张乐分享了《AI重构照明产业:从功能创新到研发提效的双维进化》。

  ▲深圳指数科技有限公司CTO(技术总监)张乐

 

在北京照明学会秘书长王政涛的主持下,论坛还进行了“新质生产力助航照明产业发展”的圆桌讨论。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顾问、全国照明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王旭华,杭州华普永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凯,南昌实验室产业基地总经理/南昌大学设计研究院照明分院院长陈忠良,江苏英索纳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夏,深圳指数科技有限公司CTO(技术总监)张乐等嘉宾围绕照明产业如何抓住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实现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照明产业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应对?等前沿话题展开了深度交流。

 

经过探讨,与会嘉宾基本达成了共识: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创新与绿色低碳,这是驱动中国照明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产品创新是破局行业同质化竞争的核心工具;照明产业需加速与数字技术、健康需求等跨领域融合,构建新发展范式。

  ▲“新质生产力助航照明产业发展”圆桌讨论 

 

为了在全球加速迈向碳中和的浪潮中,宣传在低碳节能领域作出突出成绩的照明企业,国家轻工业照明电器信息中心于2025年4月份启动了“双碳行动者”计划,该计划为公益宣传计划。

 

主办单位通过对报送材料的综合评定,推介立达信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双碳先锋企业”,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为“碳中和标杆企业”,上海易永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为“双碳践行企业”,北京觅机科技有限公司为“中小双碳领军企业”,并在本次论坛上向企业颁发了荣誉牌匾。

 

此举,意在向全行业大力宣传这些企业在低碳节能方面的工作成绩,以此激励更多企业积极响应双碳号召,携手迈进碳中和。

 

 

 

 

  ▲“双碳行动者”计划颁牌 

 

论坛最后,刘倩主任做了总结发言。她指出,2025首届照明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与发展论坛,从政策的洞察、技术的突破、双碳的实践,再到健康照明以及AI赋能,全方位解码了照明新质生产力的可探索、可挖掘的技术途径和实践落地。为照明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注入新动能,标志着中国照明产业在全球化与低碳化进程中的深度参与。

  ▲会议现场 

 

 

 

 

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

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于1992年经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立;2001年,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正式注册为独立法人。

 

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是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的国家电光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和国家轻工业电光源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指定检测机构,作为国内第一批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实验室,迄今认可范围已覆盖600余个照明标准。同时,中心也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授权的工业(照明电器)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中国能效标识管理中心照明电器产品能效标识备案检测实验室、国际电工委员会IECEE CB体系CB检测实验室。

 

主要检测领域:

检测领域覆盖:照明产品的安全、性能、电磁兼容及可靠性的检测、认证;室内、外照明光环境检测及照明工程验收等。

 

参与重点项目:

多年来,中心作为照明电器国家质检中心,不断提升检测相关技术服务能力,曾承担人民大会堂照明环境改造、国家体育场(鸟巢)照明产品及工程检测、2024-2025年北京中心城区路灯改造等多项重大项目检验检测工作。曾牵头并参与多次国家监督抽查、照明产品风险监测,为照明产品质量提升提供保障。财政部&发改委连续六年开展的“高效照明产品财政补贴推广”项目中,中心作为技术支持机构,牵头组织行业机构开展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专项核查工作,并开展照明产品质量检验工作,为我国推广高效照明产品做出重要贡献。

 

检测中心商务对接:

1.联系人:郭志成  手机:13699155511  微信同号

2.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北窑厂坡村甲3号

3.邮箱:guozhicheng@nltc.cn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733号 京ICP备13047187号-1